当前位置: 首页德育天地银杏文学详细信息

人间·有味·清欢——读《苏东坡传》有感

发布时间:2023-03-03     访问次数:5192     信息来源:2105班 欧阳天卉     【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 2105班   欧阳天卉  指导老师:田菲菲


    在读《苏东坡传》之前,苏轼在我的印象里一直被贴着“乐天派”的标签。标签化本身不是坏事,这至少说明人物有着鲜明突出的特点,但过度的标签化却会让我们对人物形象的细节认知产生选择性的忽略,从而使我们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如今,当我随着林语堂老先生的笔尖再度感受东坡先生的一生,我想告诉大家,标签不是苏轼的全部,他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丰富多彩。

    寻常的入京赴考,却令那山水醉翁都自叹弗如,命途多舛的一生,却也败给他的竹杖芒鞋,用林语堂老先生的话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该是中华上下五千年间一颗闪耀的明星,但或许是他的才气太盛,令老天爷都暗自嫉妒,不然怎会将这样一位率真质朴的人物卷入勾心斗角的政治漩涡中?“猿吟鹤唤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东坡的一言一语皆是发乎内心的自然流露,遇到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蘸笔挥毫,便将自己的本性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至于会招至何等后果,于自己有何等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他光风霁月,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他与王安石关于变法的对立虽是君子之争,但也躲不过“有心”之人的栽赃陷害,“乌台狂风起于他自由豪放的笔尖”,乌台诗案——苏轼人生中面对的最大转折。或是断章取义之词,或是诗文中的“牢骚话”,眼看就要将苏轼打入万劫不复之地,可好在这天地的正气仍在,北宋文人的风骨依存,一位奋不顾身的弟弟、两个与他政见不和、理想不同的变法派,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一群心怀正义之人的求情,终是让苏轼免于一死,也从此开始了他一贬再贬的一生。

     

    落笔人间

    如此跌宕起伏的一生,如此自由不屈的灵魂,彼此碰撞,让苏轼注定会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拥有天才的清新脱俗,却也沾满一身烟火气,他向往仙境的悠然自得,却也留恋人间的悲欢离合。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便将诗置于天界一般,仙气缭绕,之后仙气递增,那份对仙境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身为天才的他此时官场失利贬于密州,与亲人相隔千里,在这皓月千里、孤高旷远的中秋之夜,“把酒问天上宫阙,抬眸见阴晴圆缺”,此时“乘风归去”该是最合适的结局,这样便可以摆脱尘世间的纷纷扰扰,诗中的仙气也在这一句到达顶峰,而就下一刻,画风陡转,“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是他历尽沧桑对人间依存的无限留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他对自己生而为人难免会失望无力的坦然接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美好愿望,苏轼终是在万家灯火中为自己留下一盏明灯。如果说李白是入世的仙人,那苏轼就是超脱的凡人,“仙心欲归琼楼,落笔却是那烟火人间”这就是东坡的选择。

     

    有味相随

    说苏东坡是个吃货真没冤枉他,他是位诗人也是位美食家,走哪吃哪,贬哪吃哪。贬到黄州他吃自发研制的猪肉,“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贬到惠州他吃惠州一绝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六十多岁了他又被贬到了海南,在当时海南是发配政犯的地方,“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但苏东坡仍然没有放弃对美食的热爱,又捣鼓起了海鲜,食蚝而美,便写信给自己的儿子,“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这是生怕别人和他抢呢!苏东坡不仅爱吃而且还很会吃,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等等,皆是他自创的美食,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每一段故事背后都体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个性,以至于人们忽略了他的艰难,爱上了他的达观。苏东坡苦不苦呢?这当然苦;苏东坡快不快乐呢?那也当然快乐,因为于苏东坡而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苦难,还有诗和美食。

     

    一生清欢

    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苏东坡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与苏东坡这个人为敌是一个特别不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总能比你活得潇洒自在。他不为名利所扰,不为落寞所困,“沙洲寂寥”倒也好过那“寒枝凄栖”。“此心安处是吾乡”所以哪怕是一贬再贬也无法打击他对生活的追求,“黄州惠州儋州”倒也成就了“平生功业”。有一蓑烟雨,何不任平生,春风微凉,吹醒酒意,笑看风雨萧瑟处,拄竹杖,穿芒鞋,信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会有人笑称苏轼“没心没肺”,可真是如此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梦中相遇的无言相望,恍惚间竟也泪流满面,也没什么特别,不过又是一个月光与松林擦肩而过的夜······

    日子便在这些回环往复中,披上一身清欢,一往无前。

    苏轼不仅是北宋的东坡先生,他更是千秋万代的东坡先生。千年后的今天,人们通过他的文字,达成穿越时空的共鸣。他乐观豁达的性格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他沾留一身的烟火气给人以亲切和温暖,他对生活和美食的热爱给人以愉悦与向往,他一生清欢的态度给人以醒悟和引领。苏东坡在我们的眼中是那样的鲜活,他在每个人心中发光发热,从未远去。

    合上书本,“擦去那些年的斜风细雨”,东坡先生“仍说着诗酒年华,忘却鬓角的白发”······


分享到: